未曾被“养”的艺术家

时间:2022-09-14 来源:本站 阅读:

未曾被“养”的艺术家

——钱继明现象对文艺院团体制改革的启示

尹雨

  艺术家、尤其是与舞台表演行业相关的艺术家,多是被“养”的,囊括在事业体制内,以财政划拨的微薄福利度日。中央部署全面推进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时,一些艺术家不惜提前退休甚至终止艺术生命来保全这点既得利益。艺术家除却被“养”,真的就无从自我生存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些艺术家,如著名舞蹈编导钱继明,即未曾被“养”,但他依然干得风生水起,这足以说明一切。分析钱继明的成功之道,对推进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对艺术家求得更好的生存空间,自然不乏裨益。

  一、衡量艺术家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被谁“养”

  现行的“养”艺术家的体制,为艺术家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问题。如,初识一个艺术家,碍于人际交往的必要忌讳,不便直问人家出过哪些作品,转而问人家在哪里高就,也就是说被谁所“养”,于是就有了北京的专家、省里的专家、市里的专家、县里的专家等等不对称的奇怪分类。当然,还包括职称上的分类。至于这个艺术家,他有何能耐,出过什么作品,在很多时候、尤其在业外人士眼中都被淡漠化了,看重的是他被谁所“养”,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

  诚然,无单位、无职称的独立艺术家钱继明,在这个问题上是吃亏的。没有以行政区域级别来分类的称谓,没有相应的待遇与殊荣。尽管如此,但对于钱继明,仍然叫人不敢小觑,因为他身后有着沉甸甸的众多作品。历史已经反复证明,艺术家用作品说话,作品是艺术家的最好注释。相较于宫廷戏班演员,谭鑫培、杨小楼等戏曲大师,就像今天的钱继明一样,没有单位、没有职称,但是能经受时间考验,让我们记住的恰恰是他们,而不是享有莫大殊荣的北京专家——宫廷戏班演员。被谁所“养”,享受什么级别的待遇,能给艺术家一定的殊荣不假,但艺术家的成就与地位,是别人给不了的,还得用自己的作品说话。

  钱继明抓住了这一点,他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于出作品上。他以高产量的作品说话,他以高水准的作品确立地位。如大型舞蹈诗《盘王之女》在2003年湖南省首届艺术节(专业)上荣获金奖和优秀编导奖,2004年代表湖南省角逐2004—2005年国家舞台精品工程, 2007年获湖南五个一工程剧目奖;瑶族群舞《山的语言》荣获全国第十届群星奖;与湖南歌舞剧院合作的舞蹈《袁隆平的梦》,在全国第七届舞蹈比赛中(专业)荣获文华优秀创作奖,等等。如今,他有数百个舞蹈(舞蹈诗剧)作品在全国或全省的各类舞蹈比赛中频频获奖,摘得有全国第七届舞蹈比赛文华优秀节目创作奖、全国第十届群星舞蹈比赛群星奖、湖南艺术节金奖编剧编导奖,湖南省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几乎囊括了舞蹈类比赛的所有奖项。

  衡量艺术家,看他做了什么,而不是看他被谁所“养”。钱继明深谙此道,别人为虚名奔波的时候,他沉下心来专心创作。正因为如此,他可以不无炫耀地在博文《下岗后我干了什么》中细数收获。在别人大呼艺术做不得、甚至为应对文艺院团体制改革而提前退休终止艺术生命的时候,钱继明的这些收获,那沉甸甸的作品,支持起他一个独立艺术家的声望与威名,让他在萧条的大背景下依然风生水起。

  二、艺术家必须适应市场,市场是艺术家生存的唯一途径

  无论是深宅大院里权贵们的私家珍藏,还是政府买单的主旋律,抑或是最为普遍的直面零散观众的作品,它们无不经受着市场的选择。只有适应市场的需要,作品才能走出深闺,才能为艺术家换来生活的所需,才能有后续的创作。当然,市场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艺术家有自主选择的余地,也有适应类别的多寡区别。

  在市场面前,钱继明无疑属于多面手。各级艺术节的专业组比赛,他能频频拿奖,还有主旋律题材的作品,更有直面观众选择的情感剧,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等,他也都能跻身。用他自己的话说,艺术家即要能阳春白雪,又要能下里巴人。显然,钱继明做到了。

  适应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创作什么,这在很多被“养”的、叫嚣着要创作“伟大”作品的艺术家看来,或许很是不屑。要知道,能做阳春白雪的,也能做下里巴人的,这不仅仅是观念、认识的问题,更是能力的问题。是适应市场的能力,也是扎实、深厚的创作功底。如果没有这些能力,钱继明也就不可能遍地开花,也就不可能在同行面对体制改革而为生计挣扎时,安享创作所成。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传统文化并不排斥反而主张这种知识经济,我们为什么不能放手让自己的一技之长适之市场,转变为效益呢。钱继明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去主动适应市场,两手抓,一手抓效益一手抓创作。正因为这样,在别人为生计苦恼时,他有创作换来的丰厚回报,在别人只能以所“养”单位、职称等炫耀时,他有众多的作品问世乃至获奖。

  适应市场,钱继明可谓名利双获。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更为他搭设了不可多得的创作平台。他能适应市场,专业艺术做得颇具水准,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等都能频频拿奖,能力摆在那里,自然请他的人就多。请的人多,也就有了更多的创作机会与获奖机会,他的很多获奖作品,正是这种情况下创作完成的。能力与机会是成正比的,能力越大创作机会越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也就有了他二十年间数百个舞蹈作品的获奖。众多的获奖作品,搭砌起他现在的声明,也为他这样一个无单位无职称的独立艺术家进行专业创作找到了敲门砖,如与湖南省歌舞剧院合作有舞蹈《袁隆平的梦》。现在的钱继明,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艺术团聘他做指导老师,作为湖南省监狱管理局金盾艺术团总编导、湖南省移动分公司艺术团等多家企业艺术团聘他做编导,自然,他的创作之路将更加坦荡,而那些不屑于市场的艺术家,心中那美丽的创作蓝图依然停留于空想。

  三、艺术创作不要死等拨款,要主动出击

  我们时常听到体制内的艺术家抱怨,创作经费太少,没法创作。那么,作为无单位的独立艺术家,钱继明无缘分享现行体制下的艺术创作经费划拨,他的作品又是如何源源不断地创作出来的呢?一个嫌给的钱不够,而很少创作作品,一个压根就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创作经费,却硕果累累。显然,从钱继明身上我们不难发现,能不能出作品与有没有拨款无关,拨款的多寡更不能成其为少有作品的借口。

  中央部署全面推进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在基层有着很多抵触。这种抵触无非是基于为生计担忧,为创作担忧。其实,钱继明的适应市场模式探索,已为我们找到了化解之道。他的成功,宣示着能否出作品关键在能力,适应市场的能力,主动出击的能力。身处体制外,钱继明清楚地意识到,等帮靠于他来说无异于守株待兔,他等不来任何人的援助与施舍,当然,他也没有那么雄厚的经济实力去投资自身的创作,即便有他也不会这样去做,因为他有更好的途径,用他自己的话说,叫“借鸡下蛋”,“借力打力”,也就是借助地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为自己的创作服务,从而达到双赢,他个人又名利双收。

  钱继明创作伊始,即运用这种模式,他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的《征途》,即是利用下岗前所在单位的某次活动机会创作的。他在这种创作模式中尝到了甜头,也清楚自己的特殊处境,没有专业院团的创作条件,只有一如既往地运用好这种模式。大型舞蹈诗《盘王之女》,借助的是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力量;舞蹈《袁隆平的梦》是他的创意文本与湖南歌舞剧院的合作,经费投入是对方提供的;作为湖南2005年十大新闻之一湖南公祭舜帝大典上的大型祭祀乐舞(剧)《乐舞告祭》借助的宁远县的力量;瑶族群舞《山的语言》、群舞《女书曰》、群舞《湘绣送到北京城》、音舞诗《圆梦湘西》、大型戏曲歌舞《戴花要戴大红花》等等数百个获奖作品,无不是借助企业或高校实力。

  当然,很多人对企业投入的行业节目表示不屑,认为艺术家独立的创作会因企业的过多要求局限,那不是艺术。试想一下,与其让心中美好的创作蓝图胎死腹中,企业的一点正当要求又算得了什么。财政划拨创作经费与企业投入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人家企业投入的就不是艺术了呢?钱继明借助外部力量创作的作品,与专业院团的创作站在了同一个竞争平台,并且频频胜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怀疑其艺术性。钱继明这种借助外部力量的创作模式,能在参与以专业院团为主的政府艺术节遴选并获奖,如《盘王之女》参加湖南首届艺术节摘得金奖,瑶族群舞《山的语言》获第十届群星奖舞蹈比赛银奖,作为2004年金鹰艺术节看点之一的大型古典韶乐舞(剧)《再度南风》的舞又参加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总署、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深圳第三届文化博览会开幕式上精彩演出等等。钱继明这种模式的创作,也同样能唱响主旋律,讴歌真善美。如根据杨应君事迹创作的音乐情感场景剧《感动》,根据马桂秋事迹创作的舞台剧《生命天梯》,根据舍已救人的湖南师范大学生的陈野平、李春华英勇事迹改篇的大型音舞诗《生命礼赞》催人泪下,根据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柳四清为创作原型小舞剧《柳四清的故事》,根据全国模范导游文花枝的先进事迹创作的中型舞剧《花枝俏》,后者更是在2006年湖南省艺术节上展演上荣获金奖,同时荣获2008年湘潭市首届文学艺术成果最高奖。

  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得到老鼠才是好猫。同理,为谁所“养”不是衡量艺术家的标准,衡量艺术家还得看他做了什么,他在什么条件下取得这些成果。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正全面推进,曾经被“养”的艺术家将会与钱继明站到同一起跑线,他们能够解决生存顾虑并取得丰硕成果,钱继明探索的模式无疑值得他们借鉴。

  作者:尹雨 男,湖南邵阳人。数度辍学,十六岁始陆续创办(参与)民间刊物数家,并在建筑工地做过小工,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现为湖南省艺术研究所编剧、《艺海》杂志编辑。主要大型戏剧作品有《彼岸无边》《野人》《聂胜琼》《锦囊妙计》《韩信》《润之游学》《苏醒》(合作)等,其中《韩信》《润之游学》分别获首届、第二届中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奖项;影视剧本有《彼岸》《彩票风波》《沉重的代价》《悍妇记》等;为各种晚会撰写有小戏小品《超男超女》《建工女婿》《善建者之歌》《坚守》等及多篇串场词;文化艺术人物专访有《老九漫画馆在京郊落成开馆用漫画塑造美好心灵》《让学生体悟到古典文化魅力——访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副主任颜全毅博士》等;学术论文(评论)有《漫谈戏剧中的复调艺术》《戏曲的另一根尾巴——独立舞蹈》《也谈戏曲闲笔——<</SPAN>傅山进京>闲笔刍议》《<</SPAN>夏明翰>的民族化之路》《漫谈传奇之“奇”》等;出版专著(合作)《湖南话剧志》《湖南地方戏曲资源现状调查与考察》。


版权所有:湖南钱继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湘ICP备16016190号  技术支持:奕搜传媒  

免责声明:本站支持广告法相关规定, 且已竭力规避使用“极限化违禁词",如不慎出现仅代本站范围内对比,不支持以任何"违禁词”为借口举报我司违反《广告法》的变相勒索行为! 本站部分素材来源互联网,以传播信息为目的进行转载,如涉及版权请直接与客服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8073273380

扫一扫

全国统一客服电话:

18073273380

在线咨询